【编前语】
产业为先、项目为王。蛇年春节后,成都开局起势,以高水平招商引资增量支撑,为成都增强“三中心一基地”核心功能蓄势赋能——
2月17日—21日,成都市赴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开展“携手长三角 共享新机遇”系列投资促进活动。本次活动按照“一核三翼、多元联动”总体思路,以上海为核心区域,杭州、苏州、合肥为支点,覆盖长三角地区,集中开展“1+4+N”系列投资促进活动,签约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,系统构建“投资成都”城市品牌。
系列活动中,成都市开展企业拜访、精准对接、项目签约,围绕深化投资合作、新质生产力发展、特色优势产业提能级、蓉品出川出海等主题,集中发布机会清单、投资政策等,进一步促进成都与长三角地区企业交流、产业互动,要素流通、互促互惠。
此篇,我们将关注的目光,聚焦“2025‘成都⇌合肥’新质生产力企业恳谈会”。
“抢占未来产业赛道,成都大有可为。”这是2月17日,2025“成都⇌合肥”新质生产力企业恳谈会上,成都向企业传递的鲜明信号,也是到会企业在同成都深度交流后的真切感受。
当天,成都邀请合肥及安徽相关地区50家新质生产力产业领域重点企业与会,并在会上精准推介投资环境,分享在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、推动成果转化、提升营商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成果,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、低空经济、生物医药、卫星互联网等新质生产力产业方向,发布投资机会清单。
上百个项目投资机会,吸引投资超1800亿元。遍布全市23个区(市)县的机会,更直观反映了成都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发展、全面起势。其中,人工智能以千亿规模西部领跑,低空经济领域集聚110家企业筑梦苍穹,商业航天产业聚集了1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绿色氢能形成了研发、制造、存储、运输、加工应用的全产业链条。
活动现场,成都市组织相关区(市)县、市级产业基金、金融机构现场洽谈。持续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,双方围绕一个“恳”字,分享产业发展建议、投资意愿、项目信息,在真诚交流中“谈”出了合作空间,实现了双向赋能。
拥有“双重身份”的科大讯飞
对成都有“天然的亲切感”
会上,首先发言的企业,是拥有“双重身份”的科大讯飞。它既是合肥发展壮大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,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,也是成都招商引资的代表企业——在安徽省外开拓的第一个代表处,就布局在成都。
“科大讯飞一直以来都对成都有天然的亲切感,一直非常重视在成都的发展。”科大讯飞副总裁娄超在会上介绍,科大讯飞和成都合作比较广泛,先后落户了讯飞“成都智谷”、蒲江AI产业基地等项目。目前,讯飞在成都的团队人数过千人。去年9月又与成都市达成了全面的战略合作,目前还在积极推进讯飞星火大模型等项目。
因为科大讯飞深耕成都,娄超也在成都生活工作近10年,直到2023年才回到总部。他说,成都在推介环节以 PPT展示的产业政策、城市生态和美景,他们是“实实在在的有所体验、有所感受,而且沉浸式的体验感远比PPT上的内容更好”。在娄超看来,成都不仅是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,而且有丰富的人才、产业优势等基础,“成都的人文环境和创新氛围,与科大讯飞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。成都既有闲看云卷云舒的从容,又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。”

他还为成都营商环境竖起大拇指,“营商环境非常好,政府对前沿创新领域很支持和理解,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非常高,为企业日常运行、项目落地、场景落地等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支撑。”娄超说,下一步,科大讯飞计划加大在蓉投资,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作用,在成都汇聚产业生态,培育产业集群,加速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。
“期待与成都一同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社会。”他说。
这家元宇宙独角兽企业希望
加快落地成都,为西南区域的战略布局开好头
“希望能以此次恳谈会为契机,加快企业在成都的落地,为东超科技在西南区域的战略布局开好头。”东超科技创始人韩东成,在这次交流之前专门准备了两个小短片并现场播放,以更好展示东超科技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。
东超科技成立于2016年,始创于90后的团队,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着眼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,实现了无介质空中虚拟成像技术的快速转化应用,打破了国外垄断,成功走出了一条国产自主创新的道路,成为全球虚拟现实技术的领军企业,元宇宙领域的独角兽企业。
据韩东成介绍,通过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,东超科技在2024年实现商业化进程的多项突破,推出多元化的产品应用于车载、医疗卫生、智慧家居等多个领域,目前正积极布局全球市场,希望借助各地优质产业合作伙伴的力量,因地建立展厅,快速推广应用其核心技术,实现就地参观、就地应用、就地转化,带动更多上下游产业创新发展,打造虚拟现实元宇宙的产业集群。
韩东成说,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城市,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阔步向前,拥有高能级的创新平台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为前沿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支撑;成都正积极聚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,有效促进更多市场主体、更多科技成果、更多创新人才、更多要素资源向成都聚集,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上更具有显著优势。“这种创新创造的城市气质,非常吸引东超科技”。
带着自主研制的自发光向日葵赴会
希望在成都种植会发光的植物
当天前来赴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,合肥神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仁汉的出场吸引了不少目光。他带来了两株会发光的向日葵。这种鲜切花,乍看与普通的向日葵鲜切花并无二致,但却会在黑暗的场景下自主发光。
“这是经过基因编辑培育而成的高亮度夜晚自发光植物。”29岁的李仁汉博士解释,我们将萤火虫等生物发光基因植入到植物细胞进行培育,经历了超530余次实验才成功实现了植物在暗环境下的自主持续发光,并且亮度已经达到普通夜灯水平。目前,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向日葵、矮牵牛等二十余种植物,其中,向日葵还实现了商业化,这也是他带着向日葵到会的原因。
此次受邀参会,也是他在新年里参加的首个政府层面的招商会议。李仁汉坦言,希望在成都落地集研发展示销售为一体的西南总部,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成都的景点、城市绿道等公园城市场景中。他曾去过一次成都,并且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“我很喜欢成都的人文景观,那座城市有太多烟火气。那里有很多绿道、公园,非常休闲。”李仁汉还说,看好成都的花卉市场及人才资源,如果能在成都建一个研发中心,成都的人才支持非常好,而且“夜光经济”于西南地区而言,是一片广阔的蓝海。
因此,他很希望能在成都研发、种植适合西南地区生长的夜光植物。他说,如果能在市政绿化园林景观中应用这项技术,那不仅有观赏价值,而且具备实用性,有望在生物制造产业赛道上形成新的增长极。
成都一直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地方

希望有机会让更多的企业到成都发展
一家家企业坚定与成都“双向奔赴”,也折射出成都的投资吸引力。华米科技联合创始人、副总裁章晓军在会上表示,“成都一直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地方。”会场上,他边听成都的分享与推介,边思考华米及其上下游合作企业与成都的结合点,以找到与成都展开合作的空间。
“首先就华米本身来说,如果未来有新的研发基地的拓展,可以考虑成都。”章晓军说。2013年成立的华米科技,是合肥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
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。在发展的过程中,华米专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及相关技术研发,坚持专业化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,于2018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。章晓军还透露道,早在2017年、2018年为软件研发中心选址时,成都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人才优势,就很吸引他们。此外,成都马拉松,也是他非常期待参加的赛事。这些,都促使他希望有机会与成都结缘。
除了具体的产业化项目合作,章晓军还结合华米在合肥发展过程中,与安徽省市区三级政府间好的合作模式进行分享,表示能够与成都在基金被投项目、招投联动等领域展开合作,发挥龙头企业作用,促进本地优势产业实现强链补链和上下游集聚。他还建议成都,在项目招引时用好基金工具加速早期项目的落地,并现场分享了接下来可以展开合作的几个高能级项目,“未来我们将去做好这些企业跟成都的对接,特别希望有机会让更多的企业到成都发展。”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唐小未 王柳 摄影 胥瑞可 詹妮 责任编辑 何齐铁